- 许宪隆;薛凡;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相较于“文化孤岛”,使用“文化湿地”概念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我国各民族之间互补交融的状态。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孤岛”“文化孤岛”“湿地”“文化湿地”等概念及特征分别进行地理学、民族学分析并阐释,探究“文化湿地”作为认知各民族互嵌交融新视角的内涵,并对“文化湿地”进行中观和微观的举例分析,阐明“文化湿地”概念的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以期对反映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全貌、佐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方面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逻辑和可行路径。
2025年05期 v.43;No.199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毓;孙九霞;
新时代,旅游资本下乡成为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提出“半嵌入性”概念,基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J村个案,深入探讨旅游资本下乡进程中村企关系的动态特征、生成逻辑及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研究发现:村企关系呈现弹性依附、协商共治的半嵌入状态,既非完全依附亦非彻底独立,而是在政策嵌入、市场周期与乡土逻辑互构下形成的阶段性动态平衡。具体表现为:政策驱动下的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激活了乡村内生资本,市场季节性波动催生旺季深度合作、淡季适度疏离的弹性互动模式,村民通过返乡创业与生存理性调适重构主体性,形成新村落共同体。“半嵌入性”合作通过多维资本叠合推动农文旅融合,为平衡企业市场理性与乡土社会韧性提供了实践路径。
2025年05期 v.43;No.199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华芹;张笑宇;
城郊“三元社区”是中国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展现了近郊村民的空间城市化、市民的郊区化和外来务工者的人口城市化趋势,是实践城乡融合的重要场域。采取“城乡中国”视角对津郊张家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城乡元素在社区中碰撞与交叠,村民、市民和外来务工者三大群体共享同一地域空间,因建筑规划、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制度规范等因素形成彼此间的区隔,表现在生活空间、社会待遇、人际交往、心理认同诸方面。促进城乡融合要在空间规划层面打破人为区隔,社区治理层面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各群体自身层面做出适当改变,制度层面加大改革力度。不同于城乡二元结构视角的“城市本位”与“城—郊—乡”三元结构视角的“郊区本位”,“城乡中国”视角把城乡看作一体,关注不同元素的互动和交融,有助于丰富城郊社区研究的思路。
2025年05期 v.43;No.199 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