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土家族研究

  • 巴人占卜用域考

    曾超;

    巴人是一个巫风浓郁的民族,巴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根据民族、地域、物产等特点,创造了丰富的占卜文化,占卜用域广泛,涉及到城建、祈雨、制盐、丧葬等诸多领域。研究巴人占卜的用域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巴人的占卜文化、信仰文化及与其它文化的交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0年01期 v.2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5 ]
  • 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对恩施自治州376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

    刘伦文;彭红艳;

    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76位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抽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对孩子质量预期增高,数量降低;重男轻女思想正在淡化;生育目的多元化;生育时间的选择更加自主、理性等几点结论。

    2010年01期 v.28 9-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7 ]
  • 土家语俗语的特征及文化意蕴

    谭志满;

    土家语俗语是在土家族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并经过锤炼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由于土家语没有文字,今天已经很难就每一个俗语的来源以及特征进行考证,但从类型学角度看,土家语俗语的形成与土家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同时土家语俗语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跨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民族性、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等特征。

    2010年01期 v.2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81 ]
  • 关于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品牌建设的思考

    覃章梁;覃潇;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地区保存的一种原始婚俗和传统民俗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为政府部门要善于利用女儿会这个节日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将女儿会的形象定位为"东方相亲节,土家女儿会",推进女儿会的品牌建设。使之成为彰显民族个性,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推进社会和谐的大众载体。

    2010年01期 v.28 18-2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80 ]

民族社会研究

  • 民族自治村成立中的多方力量博弈——兼论民族认同意识衰落的历史根源

    唐胡浩;杨光宗;

    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村的成立,实质上其背后暗含着诸如地方政府、底层精英、普通民族成员等各方力量的博弈。而且在以经济利益获取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即使是聚族而居的民族自治村中,民族认同在民族群体内部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衰落。

    2010年01期 v.28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34 ]
  • 武陵山区农村民族社区发展困境与典型社区构建

    宁华宗;

    武陵山区农村民族社区发展面临人居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低、管理体制模糊等问题。因此,推动典型社区构建工程,划分社区带,实施"宜居搬迁工程"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增进区域协同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武陵山区农村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010年01期 v.2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2 ]
  • 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

    常安;

    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加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于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局面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强化,也是中国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即使是在全球化大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主权政治单位,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正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发展进程的一个核心主题和神圣使命,所以,更需在当代中国的宪政言说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2010年01期 v.28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79 ]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 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构建——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王仕冰;

    构建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竞争力、实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例,针对恩施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构建的途径与措施。

    2010年01期 v.2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82 ]
  • 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恩施州利川市为例

    周兴茂;汪玲丽;

    在当代,以一定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的一种大趋势。从利川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巴文化、民族文化或土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革命文化、以"喀斯特"溶洞为标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利川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围绕"洞穴之都、清凉利川"的总体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宏观战略,同时进行必要的微观创意,力争早日把自己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并逐步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2010年01期 v.2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74 ]
  •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调查与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严奉江;

    在民族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开展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全民综合素质,传承、弘扬、保护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引向深入。

    2010年01期 v.28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76 ]

民间文化研究

  •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先人庇后人”——民间文艺事业60年回顾

    刘守华;

    2010年01期 v.2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3 ]
  • 不倦探索者的足迹——刘守华著《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序》

    刘锡诚;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守华一直恪守"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艺术"这个学术观念,探索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文艺学的研究、比较研究、类型研究等等,以期从不同的通道切入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正是这一理念及其探索,把他的研究与其他流派、其他学人区别了开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大,研究方法逐渐从单一到多元综合,不仅打破了对民间故事学的文艺学研究,也打破了西方来源和背景的类型学研究,在多重文化纵横交错的历史背景上审视中国民间故事的构成演进,揭示各族民间故事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从而以自己独有而深入的学术成就推进了国际民间叙事研究。

    2010年01期 v.2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8 ]
  •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胡守勇;

    群众文化作为有史以来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群体,具有娱乐、交流功能;仪式、团结功能;群体认同功能;象征、符号功能。对于文化建设而言,群众文化为主导文化的建设提供平台;是精英文化的母体和基础;为文化产业开辟市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支撑,这些体现了它的文化价值。

    2010年01期 v.28 65-6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316 ]
  • 生态性原则:现代化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

    平锋;

    当前,民族民间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从学界到官方和民众所广泛关注的"热点"。应该说,民族民间文化当前所受到的"礼遇",当是现代化语境下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此语境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生态挑战与生存危机,因此,只有遵循民族民间文化的生态性逻辑,保护才不至于事倍功半或南辕北辙。

    2010年01期 v.2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8 ]

文艺与传媒

  • 论西方当代艺术的生成与视觉文化悖论——以“英国青年艺术家”运动为例

    张贤根;

    西方当代艺术是生成性的,而且它在本性上与视觉文化语境处于相互生成之中。这种相互生成,不仅与存在相关联,更发生在艺术文本的语境里。作为一种反审美的文化,当代艺术的生成与大众视觉文化既趋同又反离,并显明为艺术观念的当下发生及其在视觉文化中的沉淀。作为一种事件,当下发生表明了当代艺术的文本及其偶发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当代艺术产生了与之相关的视觉文化悖论,这也是视觉艺术的当代性与文化的后现代性的突出表征。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其视觉文化悖论主要表征为:艺术日益普及化、通俗化,却越来越难以理喻。同时,艺术看起来既十分"自然"、熟悉,但又显得非常陌生。这种视觉文化悖论是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相互生成的独特体现,同时它也表征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及其存在的根本困境。

    2010年01期 v.28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7 ]
  • 春秋笔法与“史蕴诗心”——以刘知几、章学诚为例

    张金梅;

    作为中国史家治史的一种文化话语,春秋笔法使得中国史学具有丰富浓厚的诗学意蕴。刘知几的"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章学诚的"作史贵知其意",史笔与诗笔互为融通,将钱钟书先生所谓"史蕴诗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0年01期 v.2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7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8 ]
  • 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陈三立“崝庐诗”主题思想研究

    孙虎;

    陈三立"崝庐诗"是由历年省墓述哀诗组成,但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悼亡的含义,而具有特殊的"感兴"。组诗主题由父子之情述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进而拓展到家父君国、兴亡遗恨的体认,透视出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大关怀。在"家国旧情、兴亡遗恨"的主题下,崝庐诗的悲感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彰显了义宁家族精神传统中"国身通一"的思想。

    2010年01期 v.28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2 ]
  • 毛泽东诗词歌曲艺术特色探析

    王菊;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且也是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坛上灿烂夺目的明珠,也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作曲家运用音乐语言,通过诗词配乐歌唱的方式,使音乐创作服从于歌词中心内涵,把毛泽东诗词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选取歌曲艺术特色的角度,从诗词歌曲的题材、音乐语言、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方面入手,对毛泽东诗词歌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10年01期 v.28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1 ]

法学研究

  • 论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

    石佑启;杨治坤;

    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及促进行政组织法的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应当从行政组织的三维结构入手,以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和精简、统一、效能为判定标准,扩大横向管理幅度,缩小省级行政区划;减少行政层级,推行省直管县;合理调整机构设置,控制行政组织规模;避免部门林立,实行大部制;防止大部专权,按照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分原则设置行政机构;打破职责同构,整合条块管理以建立伙伴关系。这些改革措施需要协同配套、同步推进并有相应的法制保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2010年01期 v.28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20 ]
  • 论刑事和解与民族地区传统法律文化的契合——对鹤峰县人民检察院“关注民生的公诉模式”的法理分析

    司马俊莲;谭明;

    刑事和解制度是体现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检察机关是实行这一制度的主体之一。民族地区的刑事和解制度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它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民族地区的基层检察机关,鹤峰县人民检察院推行"关注民生的公诉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这一制度还有必要在和解的法律地位、和解的主体、改进加害人的社区矫正制度、赋予被害人更多的自诉权利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2010年01期 v.28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7 ]
  • 论刑事和解的价值及其限制

    黄继坤;

    源自西方恢复性正义理念的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处理犯罪的方案,虽然对社会具有秩序价值、对刑事被害人具有抚慰价值、对加害人具有回归社会的价值、对司法机关具有效率价值,但同时又具有背离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刑均衡原则三大负价值。对此,在没有法律明文规范刑事和解的情况下,对加害人与被害人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只宜将其作为酌定不起诉、酌定量刑情节处理,需要用刑罚报应正义限制刑事和解的泛化。

    2010年01期 v.28 113-11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1 ]
  •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反思

    杨桦;王成明;

    行政诉讼在审查对象、举证责任主体及举证时间限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第三人制度在理论上面临无法自圆其说的障碍。在实践中,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给法院及案件当事人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我国应取消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现有立法框架下,利害关系人仍然有多种救济渠道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10年01期 v.28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8 ]

教育学研究

  • 树立直观教学的科学理念 突破语文常态性分析机制

    王新勇;王飞霞;

    聚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盲点,即对直观教学理解的狭隘性和只注意语言分析而忽视意象把握而导致的语言创造能力的缺失,指出当下语文教学的常态性分析机制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并对受西方影响逐步形成的"始、叙、证、辩、结"分析式思维入主基础教育、统摄思维方式提出质疑,指出盛行半个多世纪的语言解构式分析方法是导致基础教育中语言创造意象能力弱化的根本原因。

    2010年01期 v.28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7 ]
  • 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策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吴祖义;戴琪;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心,聚集了很多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著名学府,在充分利用首都人才群聚的优势的同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也在不断吸引国际人才的流入,近些年来正加快步伐积极构建"国际人才之都"。通过对近年来留学生输入情况的详细调查,从留学生输入视角研究教育服务贸易,提出了大力发展教育服务贸易需要提高各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均衡各学科的发展水平,要树立整合营销观念,建立灵活的波动机制,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2010年01期 v.2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7 ]
  • 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反思

    李小燕;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如何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迫切。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幼儿期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幼儿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尽管幼儿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尽管孩子非常喜欢科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在幼儿园的科学课很成功。目前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如何理解科学教育的本质、科学教育如何实施等问题上,我们还需要深刻反思。

    2010年01期 v.28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刘小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

    2010年01期 v.2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6 ]
  • 以人为本的社会属性与实现途径

    黄元山;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全体人、多需人、多代人。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人的劳动成果异化为奴役人的工具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这就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实现途径。

    2010年01期 v.28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5 ]

语言学研究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陈斌;

    女性主义一词是跟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种理论使人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对翻译研究具有多重启发意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否被更多的人接受尚需时间的验证。

    2010年01期 v.2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66 ]
  • 狄奥尼索斯的化身——对《在路上》主要人物迪恩的解读

    陈杰;

    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形象对《在路上》中的迪恩进行解读。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描绘了酒神和日神两种精神,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其内涵是摧毁和创造。《在路上》中的迪恩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在迪恩身上表现出的"疯狂"和"纯粹",本质上是以身体的狂欢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制度和观念发起的强有力挑战,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激情和肯定。

    2010年01期 v.28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4 ]
  • 《罗克珊娜》:英国18世纪的网络文章

    陈西军;

    通过对中国当代网络小说《致命偷腥》与笛福的小说《罗克珊娜》之间的比较,以两者之间在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的诸多方面,如:真实性、标题的吸引性、色情、连贯性等方面存在着的极大相似性为基础,以中国现代人的立场来对《罗克珊娜》进行评价,认为在18世纪的英国《罗克珊娜》只不过是类似中国现代的网络写作一样的商品而已。

    2010年01期 v.28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