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从仰韶文化的神秘主义到土家族的端公

    吴锐;

    当猿人制作第一块石器时,我们可以说他创造了“文明”。人类的天性是不满足于生活的现实空间,而是力图构筑精神空间。一切神秘主义以及随后的宗教是先民不满足于生活的现实空间,试图探索精神空间的一项创造。土家族现存的巫师端公,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上蒙面人纹饰表达的应当是一种神秘主义的主题。汉水上游是仰韶文化向南传播的通道,可能是巴人的发祥地。

    2006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土家语环境分析及保护之管见

    曹毅;

    民族语言是民族的灵魂,是最具民族特征的非物质文化。土家语是接近濒危的一个语种,无论是它的地理环境还是它人文环境,对它长期生存都十分不利。为此,有必要对土家语采取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给它营造一种宽松的生存环境,让它长期生存下去。

    2006年04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0 ]
  • 我国近年来土家族跳丧研究综述

    王璐璐;

    跳丧是土家族地区独特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回顾19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土家族跳丧研究的论文及专著,对跳丧的内容、历史渊源、特点、文化内涵、功能等方面作了归纳,并就我国目前研究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2006年04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97 ]
  •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

    黄元姗;向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利益愿望要求的新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04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1 ]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龚群;黄银华;

    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为少数民族经济服务。

    2006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39 ]
  •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以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为例

    谭永洁;沈阳;吴刚;

    体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之一。恩施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对恩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必要。因此,恩施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对体育旅游的主导作用,加强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开发与资源整合,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宣传,打造鄂西体育旅游精品,积极促进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006年0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38 ]
  •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张俊豪;

    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建构,分别探讨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整合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对理解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内涵将有积极借鉴意义。

    2006年04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16 ]
  • 大理白族民歌传唱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

    王静;

    白族人民自古以来“习为歌唱”,音乐在其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许多白族的孩子从小学歌,是一种特殊的启蒙教育。而且,白族还形成了教授传统民歌的固定教学体制,使学生能够继续接受本民族传统音乐的集体学习。大理白族民歌传唱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2006年04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6 ]
  • 教育质量的提升与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前景

    李惠;

    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应运而生,要使它在大众化的教育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确保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教育质量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是目前社会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006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1 ]
  • 清江流域民族文化生成机制及其特征

    黄柏权;

    清江流域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多种文化的滋养影响下形成的,它具有古老、开放、浪漫、兼容等特征。

    2006年04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99 ]
  • 清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保护建议

    刘嵘;

    清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之下,目前正面临着消亡、濒危、衰退和变异的处境。面对这一现状,政府部门应当尽快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对该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

    2006年04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8 ]
  • 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中的流传与变异

    过伟;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的流行中存在的变异主要有:体裁与民间诗律之变异;人物之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人;民族文化特色的细节方面的变异;情节方面的变异等等。这些变异均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之差异。

    2006年04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7 ]
  • 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情节之异同

    黄景春;

    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人与异类婚恋,特别是凡间男子与异类女子婚恋的故事情节。所谓异类,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在现实视野中指动物、植物等,在神话视野中则指神仙鬼怪等观念性对象。论文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人与异类婚恋分为人仙恋和人妖恋两种,并探讨二者的异同。

    2006年04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1 ]
  • 从《黑暗传》看盘古形象的文化内涵

    张春香;

    盘古的前身是混沌,盘古由盘瓠演变而成,盘古与道教共生共长,盘古形象是上古典籍中混沌形象和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盘瓠形象的合体,这一形象中蕴含的混沌思维模式既与“世界之卵”的母题相合,又深藏中国古老文化之根。

    2006年04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3 ]
  • 论中国神话中的“西王母”

    李鹏;

    作为中华文明的早期成果———神话,不仅大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因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神话始终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2006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2 ]
  •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

    卢衍鹏;王冬梅;

    时下有关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中,文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身份重建意义重大,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2006年04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0 ]
  • 论章太炎的复古主义文学观

    刘贤锋;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的复古主义文学观包括将“文学”的概念回复到先秦时代,倡导诗文创作应该宗法于魏晋等。然而章太炎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曾激烈地批判传统,又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学进行抵制,最终退化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章太炎的复古主义文学观体现了其所处时代的过渡性特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所蕴涵着的内在矛盾。

    2006年04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1 ]
  • 从“情感”回归到重建“人性的自由”——网络文学对接受主体心理的影响

    蔡婷;

    网络兴起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文学的生产和接受方式,以情感为核心,自由为纽带来关照网络文学对于个体接受主体的影响。其最终影响在于人性的回归与重建。

    2006年04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 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

    徐定辉;

    词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形式。“词以境界为最上”。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2006年04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3 ]
  • 消费:作为社会的中心——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之一

    张芳德;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起,开始关注并研究新的消费社会的特征,集中研究社会消费过程、性质及其运作机制。他认为,当今已从生产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消费已取代生产而成为社会的中心,消费不再只具有消极意义,而成为一种积极的建构方式。

    2006年04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42 ]
  • 电视的艺术创造潜力分析

    戴蔚;

    电视具有三大功能:信息传播功能、新闻纪实功能、艺术表现功能。长期以来,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新闻纪实功能得到了理论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但对电视的艺术表现功能认识曾一度陷入矛盾和怀疑。电视具有形象性的艺术特征,其语言结构、思维方式、独特的时空表现艺术都使电视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巨大的艺术创造潜力。

    2006年04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7 ]
  • 论格式塔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

    廖云;

    格式塔是侧重于研究经验现象中形式与关系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分析格式塔的内涵及其原则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说明格式塔在现代广告创意中对视觉信息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年04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8 ]
  • 近代记者敢为天下先的“侠士”品质述评

    李俊;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官场腐败、国家贫弱、屡遭列强欺凌。而其中产生的一批勇于犯难涉险的记者,如邵飘萍、黄远生、邹韬奋、成舍我、范长江等,在这种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以天下为己任、以社会为终极,体现了真正的报人敢为天下先、勇做船头嘹望者的“侠士”品质。

    2006年04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4 ]
  • 土家族民俗汉字文化精要

    阳萍;

    虽有学者认为巴人有自己的文字,但学界总体却认为巴人及后来的土家族并没有独立的文字,起码是没有成体系的文字。实际上长期以来,土家族都习用汉字,故而其民俗中汉字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俗文化中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

    2006年04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8 ]
  • 英语学习与跨文化意识建构

    谭雪莲;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要真正有效地掌握和使用一门语言,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006年04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7 ]
  • 非语言交际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秦为民;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篮球比赛中非语言交际更为频繁。本文从特征、种类、语义和功能几方面,对篮球比赛中的非语言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2006年04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0 ]
  • 现代教育中母语的失落与突围

    余朝晖;陈蕾;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不仅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表达工具,而且还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在英语越来越热的今天,汉语逐渐成了“被排挤的小媳妇”,极有可能在网络语言的冲击和西方话语的浸淫中被颠覆。因此,对母语的失落进行深刻反思,对现行母语教育的理念、内容、途径等进行认真审视,十分必要。

    2006年04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7 ]
  • 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新概括和新阐释

    杨中刚;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新概括和新阐释,为今天的社会生活确立了鲜明的价值标准,也是全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是一致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价值冲突调控的基本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

    2006年04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6 ]
  • 关于构建高校廉政文化的思考

    文胜泽;

    高等学校在一系列经济活动中,不廉洁行为时有发生,高等学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凸现。高等学校要利用其人文优势,通过创新廉政文化活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深入家庭、考场、招生环节、招投标活动等,营造一个“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2006年04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8 ]
  • 论注重教育公平与构建社会和谐

    黎德山;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注重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忽视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培养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把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2006年04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0 ]
  • 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邓辉煌;

    建设民族地区新农村,离不开新型的农民、良好的社会风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等,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6年04期 123-12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7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

    李正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具体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生活化原则,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06年04期 126-12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53 ]
  •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孝敬意识的思考

    杨昕;

    学生在校就应懂得并养成家庭责任意识、孝敬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任务,文章对此作了一一论述。并就部分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现实状况阐述了学校当前应抓好此道德规范教育与引导的必要。

    2006年04期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8 ]
  • 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公信力提升

    徐铜柱;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地方政府公信力出现弱化现象,制约着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决定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增强政府服务观念、转变政府执政方式、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塑造“民本”政府的形象,从而提升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

    2006年04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8 ]
  •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池永文;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既存在认识上误区,又存在建设中的口号化、文体化、宣传化、浮躁化及在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和滥用“民主管理”方面极端化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要适应市场化、质优化、竞争性、开放性和个性化要求,注重客户的存在及利益,坚持人性化管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006年04期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7 ]
  • 基于公司控制权的会计规则制定问题研究

    田昆儒;朱钊;张淼;

    针对我国现有的通用会计规则制定权安排,建议理顺公司的产权关系、完善会计规则的制定体系、加强会计法治建设及职能部门会计监管;针对我国的剩余规则制定权安排,建议合理构建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制衡机制、建立企业财务的共同决策机制、借鉴成功的公司治理经验。

    2006年04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4 ]
  • 会计准则的政治学分析

    邱泽新;

    政治是对权力的获取和运用。利益是政治的动力和目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决定会计准则制定权的配置过程、准则制定过程和准则执行过程一项政治过程。

    2006年04期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论公司利益相关者联盟

    谭宗宪;宋发芝;

    公司利益相关者联盟是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双向或多项式长期合作模式。它是一个公司治理范畴的概念。公司本身是一个联盟体。由股东联盟、债权人联盟、员工联盟、消费者联盟、社区联盟、企业联盟等联盟体组成。公司利益相关者联盟具有正向功能和反向功能。规范公司利益相关者联盟的行为,对于实现公司经济民主、公平,保证公司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4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1 ]
  • 高质量会计准则评价:一个框架

    黄亚玲;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础,会计准则的质量高低需要进行评估,评估就需要有相应的评估标准。本文从准则制定质量、内容质量及执行质量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个会计准则质量评价框架。

    2006年04期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4 ]
  •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之设想

    郑洲蓉;

    从经济上弥补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是平复被害人的最有效的途径,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犯罪被害补偿制度来实现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制度规定,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犯罪被害补偿的具体构想,以期推动我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的构建。

    2006年04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02 ]
  • 下载本期数据